0731-85821601
需求是挺多的,但是现在拓展公司的门槛低,竞争压力大,尤其是推广费用,旺季一个核心关键词能到40-50块钱一个,而且核心人才留不住,有过两年从业经验的就能出去开公司。建议有充分的人脉及老客户支持再开拓展训练公司。
在拓展公司遍地开花的今天,行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。年轻的小老板另辟蹊径,跳出大众化的拓展课程,在为企业做拓展训练的同时,结合其员工们的实际问题,开发出“企业问题诊断”课程,在大行业中做好细分市场,一炮而红。
在近百个对手中突围团队是最值得开发的产品
2008年,大学刚毕业的应聘到一家来自深圳的装修公司上班,老板是深圳人,从沿海带来了不少前沿资讯,除了装修主业外,还承接户外拓展、企业会务、旅游等“副业”。
第一次接触到拓展这个新鲜名词。然而,没多久,公司投资失利倒闭,5000元的工资也打了水漂。
就在同事们自叹倒霉时,他却庆幸自己发现了一个创业机会。2010年,他筹资10万,成立拓展公司。令他没料到的是,短短两年,这个新鲜的行业已经不新鲜了,竞争对手如雨后春笋,遍地都是。“2008年时,拓展公司屈指可数,到我入行时,已经有接近100家了。”
为了迅速打开市场,和武汉一家景区合作,给景区做策划主题,两年内,景区日均游客量从1000多人增长到4000多人,翻了4倍。挣了钱的同时,他开始思考新的发展方向。“自己的团队才是最值得开发的产品,而不是单纯依托景区。”
员工和上司角色互换在体验式消费中拓宽市场
2012年,在参加完行业的交流活动后,深受启发,“这个行业竞争越激烈,要想脱颖而出,必须做好细分市场,要么做到最专业,要么在体验式消费中挖掘市场。”
很快,就找到了突破点。一次,一家企业负责人与他交流时,提到新招的年轻员工抗压能力差,吃苦精神不够,“能不能通过这次拓展培训,帮我挑选几名销售经理的后备人选?”
说者无意,听者却有心。他敏锐地意识到,大众化的拓展产品已经不能满足客户更高层次的消费体验。很快,他做好了详细方案,从心理承受力、抗挫能力、承压能力等多方面设计环节,最终给负责人交出了最佳人选名单。
有了成功的案例,他的“拓展课程”渐渐做出了名气。一家知名空调企业找上门来,称企业员工流失率太大,好不容易招来的人,做几个月就辞职了。企业负责人百思不得其解,希望他能帮忙找出原因。
这是一笔大单,反复思考,设计了前期调查问卷、中期互动式培训、末期互评的方案,让员工和管理层进行了一次角色互换,真实地对对方进行再认识。课程结束后,有员工感慨地说,“以前总觉得和上司格格不入,对他的工作方式不认同,有防备心理,不信任,对公司也没有安全感。直到今天,我才知道,原来他在关注我,很多事并不是我想象中那样,原来他是用心良苦。”
事后,客户回馈称,员工有了积极性,以前的刺头员工也开始配合工作了。
谈及经营之道,今后将开发更多诸如“拓展课程”类的实用产品。此外,他们还陆续推出沙漠穿越、海钓、主题式境外旅游等一些特色项目,吸引高端客户群。